最後更新日期: 
2012/04/25
  

 

舖市健康發展,後市向好

 

12月及本年初,人民銀行兩度調低存款準備金率,銀根稍為放鬆,遂令市場資金充裕,熱錢迅即流入各類投資市場。農曆年後,舖位市場也非常活躍,成交暢旺。


去年,銀行一度收緊按揭,不少投資者反映銀行批出按揭態度審慎,因而減低入貨意欲,市場交投亦見萎縮。比較去年情況,現時銀行態度固然積極多了,但從現實個案分析,在這次升浪裡,不少買家實際上實力雄厚,手頭現金充裕,即使在購入舖位後辦理按揭,一般只向銀行借入物業買價之三至四成的貸款。而他們在購入舖位後亦多作中長線投資,作為在這個低息環境下,抵銷通脹及對抗銀紙貶值的保障資產價值行為。


有別於過去,如97年樓市高峰期時,買家一般「借到盡」,並普遍存在以小博大的心態,因而出現大量投機性質的短線炒賣洽動。當時,一般舖位的成交期長達數月,甚至逾年。以確認人身份買賣,即「摸貨」比例非常高,而在同一個交易中出現第一確認人、第二確認人,甚至更多確認人這種又稱為「摸上摸」的個案亦屢見不鮮。那個時候市場的交易涉及眾多確認人活動,一場金融風暴連消帶打,最後買入的投資者未有完成交易時,隨即觸動骨牌效應,連環撻訂,所有成交就如粉筆字被抹去,物業返回原業主那裡,還原基本步。在這種情況下,即使成交價如何地被一層一層被推高,最終結果只是數字遊戲一場。當時就有一句流行的詞語「紙上富貴」,正好反映那時樓市舖市充滿著泡沫的狀態。

 

今天的市況有別於97年,雖然成交量急升,但當中的「摸貨」所佔的比例極少,更遑論那種層層疊、如同建築在沙丘上的高樓,隨時會倒塌的「摸上摸」個案。正如前述現時的買家大都實力雄厚,現金多,借錢少,絕大多數都會「上會」,撻訂重售的情況可謂絕無僅有。投資者均有實力持貨,不會急於將物業求售套現,故此市場暫不可能出現減價空間,相反更因而穩步上揚。所以,這樣每一宗買賣成交就如為市場打穩紮實的根基,不像過去那樣「摸貨」太多而令市場產生大量泡沫。市場基調良好,舖位市場健康發展,後市仍然向好。

 

 

執行董事
鄺鋩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012年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