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府辣招BSD (買家印花稅Buyer's Stamp Duty)、三年SSD (額外印花稅 Special Stamp Duty ),自從2012/10/26政府再次修訂住宅樓宇買賣交易印花稅至三年和相關之條例,目的在打壓炒風,有鑒於香港市民的利益,這些政府新招數有否偏幫某類人仕呢?而通脹升溫、人民幣高企、歐債危機,還有低息週期、美元掛鉤港元扁值,這些經濟問題都圍繞著我們七佰多萬人口的香港福地。利益疑點歸於地少人多,政府說積極找新地方建公屋,發展商亦爭取勾地建私樓, 而合乎情理的提高物業總價值會使廠廈改建用途,商廈改變成酒店為方便遊客,舖位更有協同效應。
香港、九龍、新界、離島的店舖買賣租賃成交不斷,旺街旺舖成指標,雖然各區都有指定的一線街,每個物業的租金不同就不能與工商樓宇的上下層作比較,每間商舖的獨特性亦更為投資者考考眼光。如:旺角登打士街43號的200呎小食店,位於家樂坊對面,是著名的旺角小食街,月租$13萬,呎租$650,亦於11月中作價$6,500萬成交。非核心的區域如九龍城的成交也見頻密,1997年啟德機場遷離後,區內的生意活動曾一度黯淡,經過近兩、三年內的舊樓收購項目漸見成熟,使這區再見光明;如:衙前圍道132-134的單邊舖,連7-11便利店租約,以$1.1億出售,呎價達$51,500元。
店舖拆售更成為風氣,關鍵在於風險轉移和分擔成本法,大碼成交的例子如:尖沙咀百樂酒店在2012年10月以$19.8億成交,用7萬呎樓面面積計算,每呎平均約$3.1萬元,截於12月18日經濟日報所述,先拆售十多個地下舖位,即時套現$12億元。
而發展中的二線街,如:佐敦上海街137號所錄得的摸貨成交爲$3,080萬,還有更多區域如深水埗、紅磡、黃大仙的盤源資料,可隨時致電2366 2336與我們營業員聯絡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