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後更新日期: 
2010/12/09
  

 

遏抑炒樓措施推出後之舖市概況

 

自上月中政府推出遏抑炒樓措施,建議向短期轉售的住宅樓宇徵收最高達交易金額百分之十五的「額外印花稅」後,樓宇成交宗數頓時銳減。雖然上述措施主要針對 住宅物業,商用物業並未包括在內,但政府同時亦推出措施,要求銀行下調物業按揭成數上限,非住宅物業的借貸亦同樣受到監管。因此,近期舖位的交投亦稍見放 緩跡象,觀望氣氛濃厚,主要是一方面擔心整體樓市的價格會否因是次政府出招而顯著下調,連帶舖位市場亦受拖累;而另一方面,由於徵收「額外印花稅」的措施 令短線投資住宅的成本大大提昇,市場憧憬大量資金會由住宅轉投至商用物業市場,當中舖位更被視為受追捧對象。現時放售中的舖位並未見如住宅般出現減價或擴 大議價空間等情況,相反有個別業主輕微提高叫價甚至提價一成,反映市場反應普遍屬於正面。即使銀行將按揭成數降低,可能會令部份投資者須重新作出部署而構 成短期影響,但市場資金仍相當充裕,利率繼續維持在極低水平,加上憂慮通漲等長遠因素,估計未來舖位市道將會保持平穩發展。
 

值得留意的是,對舖位市道具有最直接的影響,莫過於正處於強勁增長的零售業。根據政府統計處於2010年11月30日發表的最新零售業銷貨額數字顯示,二零一零年十月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為278億元,較上年同月上升21.6%。扣除期間價格變動後,二零一零年十月的零售業總銷貨數量較上年同月上升19.6%。而與二零零九年同期比較,二零一零年首十個月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上升18.3%,而總銷貨數量則上升15.5%。按季度比較,截至二零一零年十月底的三個月,與先前三個月比較,經季節性調整的零售業總銷貨數量上升7.3%。

數據反映零售業銷售在十月份進一步蓬勃增長。此外,就業及收入前景改善,消費意欲維持堅挺和旅客消費暢旺等因素均有利零售業,而舖位物業市場更是最直接得益者。

零售數據理想將會有助帶動租金上升,從而可望進一步推高舖位售價,提昇投資回報率,在現時銀行存款利率偏低的環境下,絕對會吸引更多投資者購買舖位作為中長線收租用途。再者,零售業持續暢旺,傳統零售旺區的店舖供不應求,各大小零售商戶「搶位」情況激烈,因此租金收入相對地有保證,投資舖位收租便更見穩健,尤勝住宅或其他非住宅物業。

不過,當零售暢旺帶動租金上漲,經營者少不免會將租金升幅轉嫁給消費者而提高貨品價錢;消費物價上升有可能推高通貨膨漲,對抗通漲又令資金不斷投放於物業投資市場,使資產價格再進一步上升。持續循環有可能增加資產泡沫並引發危機,亦不排除政府因此會再次推出更多調控措施遏抑樓市的可能性。即使從微觀條件分析下舖位市道應可被看高一線,但整體物業市道、投資市場的狀況及政府政策等宏觀因素或會帶來的負面影響,實在不可不察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鄺鋩 - 執行董事

2010年12月